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如何配置与设计?
- 2022-11-21 -

中心供氧系统,是医院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统,在疫情常态化下,其更是确保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设备。医院要建好中心供氧系统首先是要做好设计,中心供氧系统的设计是一项较强的工作,对系统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做到细致周密以其安全高效运行。下面就从气源选择、设备选型、管网设计等三个方面,介绍中心供氧系统设计需要关注要点。

在气源设计方面。中心供氧系统氧源可选用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俗称医用制氧机)、液氧贮罐及氧气瓶汇流排等三种方式之一或其中两种方式组合。可根据医院规模大小、安装条件、发展规划等因素设计合适的氧源。中心供氧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应是确保中心供氧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连续供氧”,根据《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规定,氧源应采用“一用、一备、一应急”的设计思路。

在设备选型方面。是氧源设备选型,一般有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液氧贮罐、氧气汇流排供氧等三种设备。通过对比三种氧源设备的特点,结合医院自身需求来进行选择。一般情况,用氧量较大的综合性医院选用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或液氧贮罐作为主氧源,氧气汇流排作为备用和应急氧源,注意选用液氧贮罐时要满足安全防火间距的要求。另外,在配置上尽量采用“多用一备”的形式,机器采用相同型号,以备维护。

在管网设计方面。根据《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规定,中心供氧的管材均应采用无缝铜管或无缝不锈钢管,并按规定进行安装。如在安装前应按规定清洗内部并进行脱脂处理,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吹除干净,禁止存放在油污场所;所有管材在进场前须经试压合格后,脱脂去油、吹干后两端封闭运至现场;管道安装不许与易燃、腐蚀性气体、电缆、蒸汽、空调等共管井共桥架。

另外,中心供氧系统设计还需遵循相关法规要求、结合医院区域环境、运营需求、医院概算、周边人口等实际情况,从医院的未来发展着手,综合考虑医院的高效率运营目标、低碳节能发展指标、医院智能化建设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参考文章: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设计说明

据有关信息了解,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主要有三种氧源,即医用液氧储罐供氧源;二是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供氧;三是医用氧气瓶的汇流和排放供应。氧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医用氧标准和新版《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中的要求,氧气纯度≥90;含水量≤0107g/m3;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等关键指标符合检验要求。制氧站建设必须符合《中心供氧系统总技术条件》的行业规范。用制氧机的机房要有较好的空气源,空气源要设在污染物小的地方。

压缩氧站直接输送到主管路中的氧气,一般要高于使用科使用的氧气压力,一般为0.6-1.0MPa。进入总管氧压力保持不变。在制氧装置中,制氧机制氧时,制氧机内氧压力较低,应通过增压机提高氧压力;如通过液氧灌取的氧压力过大,应通过减压表将压力降至管路中。主管输入使用单元后,压力也可以通过二级减压阀降低到0.35-0.6MPa,通过终端正常使用。

报警器一种由声、光电子报警器组成的装置。(1)当合流排压低于规定值时,第一级自动开关箱与报警箱协同工作,可实现二组合流排间自动切换,同时报警箱内发出声光信号,提醒值班人员更换已用完的氧气瓶。(2)当送到病区楼的氧气压力异常超过规定值时,报警箱也会发出声光报警,提醒有关人员及时抢修。

为了确保每层楼的氧气压力稳定,可在每层的支管上再加加二减氧箱,确保每层楼的氧气压力不低于0.35Mpa,从而实现持续、稳定的供氧。二次减压装置的应用,在保证患者吸氧安全的同时,降低了管道压力损失。在系统发生故障时,不会将高压氧气引入病房,确保病人吸氧安全。机器应采用双路设计,一路使用全备份,一旦出现故障,一路切断电源,一路启动备用电源,继续稳定供氧。二次减压箱体技术参数:减压后出口压力0.4Mpa,进口压力0.65Mpa,出口流量≥20m3/h。

咨询电话
17800318877